地理国情监测 发表于 2014-8-5 17:34:01

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/土地覆盖现状


 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/土地覆盖是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、资源系统和人文系统的综合特征的再现。除山地系统所具有的平面异质性、不可接近性等普遍存在的特点外,土地利用/土地覆盖的垂直带性、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性等特点尤为突出(表1)。
  1、垂直带性是最基本特征
  由于小气候差异,各县土地利用垂直带谱稍有差异。表2是汶川县在自然垂直分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土地覆盖垂直带谱,可代表岷江上游的状况。
  岷江上游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4 800 m以下。林地上限为3 800 m;耕地上限达2 800 m,但主要分布在河谷及一、二级阶地上;园地则集中在2 000 m以下;牧草地分布较广,4 800 m以下均有分布,但由于适宜性、地形和距离限制,畜牧业实际主要集中在2 000~3 800 m地带。

  2、土地利用方式多样
  岷江上游流域是一个多民族区域。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,迁入本区域的时间不同,在生存方式/生产方式的选择上也有差异,构成本区土地利用方式的丰富多样性,尤其是农业内部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较平原区丰富。
  根据余大富对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结构的研究,岷江上游人地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,每种类型的土地利用组合特点和分布如下:
  山地放牧系统。分布在2 800 m耕地上限以上。面积占全县牧草地面积的1316%,且适宜性较好,是汶川县主要的牧业用地。/种植+畜牧0系统,即农牧混合系统。主要分布在2 000~2 800 m的半农半牧区,一年一熟;耕地以坡耕地为主,耕地质量较差,生产力较低,适宜性中等偏差;牧草地以山地疏林草丛草地和山地灌丛草地为主,前者适宜性较好,但数量很少,仅占全县牧草地面积的0116%,对畜牧业发展作用不大;后者面积较大,占全县牧草地面积的8.42%,但分布地带沟谷纵使横、坡度大,利用困难,适宜性中等,畜牧业以小牲畜放养为主。
  “种植*养殖”系统,即种植——养殖耦合系统。主要集中在2 000 m以下的河谷及附近半山的农区。该区集中了水浇地和质量最好的平坝地,耕地适宜性最好,生产力最高;这些也是半干旱河谷分布区,耕作活动加剧了河谷两岸的干旱化程度。
  “种植*养殖”系统。在低海拔的农区,农民在传统种植——养殖业的基础上又开始增加果木种植的经营,是一种集约化程度更高的经营方式。根据不同果品的需要和种植条件,分布在低半山坡地和平坝地。
  本文摘自《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/土地覆盖研究》更多文献及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请咨询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,电话:010-84896208转898,QQ:863548516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土地利用/土地覆盖现状